2014年4月30日星期三

区域基金,转换、脱售、留守,举棋不定

大马信托基金市场,部分投资者被表现低迷的中华及区域基金套牢多年,纷纷按捺不住,怨气深重。

转换,脱售,留守基金,举棋不定,进退两难。

特做个比较计算,让有关投资者参考。
我大胆假设两种情况。

1-是本地股市基金,阶梯式稳步上扬型,假设没派利 , NAV 价格每年上扬 8 % 。


2-是区域股市型,价格平行无增长,但最终会有个爆发点,在最后两年大发神威,于
2019及2020年冲刺,上升至本地基金同样水平。


比如,2011年开始, 进行 DDI 定期定额 , 每年投资(每月也可,用每年是方便计算讲解)






本地基金
      年份投资金额基金价格      单位
2011
1000
0.2500
4000.00
2012
1000
0.2700
3703.70
2013
1000
0.2916
3429.36
2014
1000
0.3149
3175.61
2015
1000
0.3401
2940.31
2016
1000
0.3673
2722.57
2017
1000
0.3967
2520.80
2018
1000
0.4284
2334.27
2019
1000
0.4627
2161.23
2020
1000
0.4997
2001.20
总共
10000
 
28989.04

区域基金
     年份投资金额基金价格      单位
2011
1000
0.2500
4000.00
2012
1000
0.2500
4000.00
2013
1000
0.2500
4000.00
2014
1000
0.2500
4000.00
2015
1000
0.2500
4000.00
2016
1000
0.2500
4000.00
2017
1000
0.2500
4000.00
2018
1000
0.2500
4000.00
2019
1000
0.3748
2668.09
2020
1000
0.4997
2001.20
总共
10000
 
36669.29


本地股市基金,10年,总投资10000 元除28989.04单位, 平均成本每单位34.495 分,至2020年,总价值14485.82 元。

后者,区域股市基金,10年,总投资10000 元除36669.29单位, 平均成本每单位27.27分,至2020年,总价值 18323.64元。

假设以上情况出现,后者在DDI 加额投资明显是占优,回酬更优厚。

问题是在三、五、七年的区域股市基金DDI投资路上,回酬没有,NAV 也不上涨,有多少个投资者还会坚持继续投资而不会放弃呢?

我有这前卫的观念,但是不太敢期望有这样的投资者。

有谁会支持这个投资概念?

注:1--方便计算原因,排除了服务费。

2--以上计算、比较纯粹是大胆假设,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